总分馆信息发布(副本)
<
东莞图书馆实行总分馆通借通还方便读者

东莞图书馆实行总分馆通借通还方便读者 其依托的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


  “我人在常平镇,却可以借到市馆(东莞图书馆)的书,真方便!”常平镇读者金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。


  眼下在东莞,已有8个镇区的读者可以像金先生那样,足不出镇,在各自镇区的图书馆就可以借、还东莞图书馆的图书。这是东莞图书馆实行总分馆“通借通还”给读者带来的便利。


  据悉,总分馆制是东莞图书馆实行集群化管理的一种模式,也是东莞图书馆打造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突破口,其依托的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。


  足不出镇借还市图书馆图书


  身为环境生物学博士的金先生是东莞市常平镇某企业的科研总监,去年来到常平工作,他说自己是东莞图书馆“通借通还”服务的最大受益者。


  在大学里用惯了图书馆的金先生刚到常平,就通过东莞图书馆的图书流动车办理了读者证。可第一次去东莞图书馆常平分馆借书,他就傻了眼———区区2万册藏书,这哪还算图书馆啊?经工作人员介绍,他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。


  原来,凭着读者证,他不仅可以借阅常平分馆的图书,还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借到东莞图书馆和东莞地区所有分馆的图书!


 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,他在常平分馆的网络检索终端上查到一本东莞图书馆的藏书《管理学教程》,办理了预约。工作人员告诉他,书到之后马上电话通知他。


  两天后,他果然接到了通知,去常平分馆办理了借阅手续。


  后来,东莞图书馆的图书流动车每月一次开进他们公司,他足不出工作单位就可以直接预约东莞图书馆的图书,图书流动车下次来时,就帮他把书带来。“真是帮了我的大忙!”金先生说。


  他说,除此外,他还可以凭读者证的证号,在东莞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、维普期刊等国内学术电子全文期刊资源,在线借阅和下载东莞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,尤其是电子杂志,种类丰富,又与印刷同步发行,非常方便。


  集群网络管理水平先进


  据东莞图书馆负责人介绍,东莞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的实行依托的是一套新型的技术手段,即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。这个系统是东莞图书馆和广州一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,去年底投入使用,它将图书报刊、电子文献、专题数据库、网上信息等多种资源整合起来,实现区域内图书馆的联合采编、图书的通借通还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、书目联合查询等功能。


  “形象地说,就是把原来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大、小图书馆合成一个统一的图书馆,原来各个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实现共享。”东莞图书馆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
  这一系统的开发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,在前不久由国家文化部主持的项目鉴定会上,这一系统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,鉴定委员会认为其具有创新理念,“填补了国内区域性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的空白,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”。


  据悉,依托这一系统,目前东莞地区已经实现了1个中心馆、10个分馆、51个流动服务站的管理。


  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


  今年9月28日正式开馆的东莞图书馆新馆定位于城市图书馆,讲求一种公共服务的理念,总分馆模式的实行可以说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,其资源共享、通借通还等从根本上方便了读者。


  此外,这种理念还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细节上。目前在东莞图书馆,大部分馆室如儿童天地、漫画图书馆、大众生活主题馆、粤剧图书馆、东莞书屋等都为读者提供免证阅览,采取的是开放、免费,突出公益性质的服务方式。


  另外在各馆室的空间布局上,也突破传统图书馆中人、书各据一方的图书摆放格局,而是采取“人在书中,书傍人旁”的图书摆放方式。如在大众生活主题馆中,图书根据衣、食、住、行等相对分类,错落地摆放在阅览室中,而供人读书的桌椅、沙发就散落在书架与书架之间,你可以随手拿出一本书,就地坐下便读,一如在自家的书房。


  借着新馆开馆的东风,东莞图书馆还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了东莞学习论坛和读书节等活动。论坛邀请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,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知识讲座,深受市民欢迎。读书节历时近一个月,举办各类读书活动近300项,受众人群达200多万人次。


  据悉,仅在刚刚过去的“十一”黄金周,7天时间里就有10万人次入馆,高峰期平均每分钟就有150余人进馆,办理新读者证3900余个,图书借还达2.5万册次。


  据统计,新馆开馆一个月以来,接待读者23万人次,新办理读者证人数已达8287个。